自然 生?態 養??生??
電話:0519-83981615,15380030558,13685233005, 13328187906
傳真:0519-83387066
電郵:13685233005@139.com
我家世代務農,農民的艱難生活讓我刻骨銘心,印象最深的是夏天的傍晚,水田里蚊子聚集飛揚如一堆堆灰色火焰,農民們赤腳穿梭在這火焰里,螞蝗爬上小腿吸血……農民辛苦一年,有時連口糧錢都掙不滿。我一直在想:有沒有什么辦法讓農民通過土地就能致富?
2005年初,那時我已經內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專家送給我3000株碧根果樹苗,讓我嘗試讓原來生長在美國的碧根果國產化、本土化,讓在中國土地上只有觀賞價值和建材價值的樹種,同美國一樣成為果用樹種,幫助農民致富。從此,我與碧根果一見鐘情。
碧根果即薄殼山核桃、美國山核桃,最早生長在美洲北部的荒郊野外,高聳挺拔如魁梧的衛士,幾十年上百年的自然生長,讓美國人盡享豐收的成果。110多年前,西方傳教士從美國帶入樹苗,而今綠樹成蔭,但要么不結果,要么果實稀疏。浙江農林專家曾建議政府向農民推廣種植,誰知過了幾年不見果子,導致農民集體上訪。“我們考察了全國幾十個碧根果種植園,都是可憐兮兮掛果少……”農林專家的一聲嘆息,成為我為此付出10年光陰的最好注腳——誰讓我當初“一見鐘情”呢!
植物學上,將完全通過種子播種繁殖長成的樹叫“實生樹”。實生的碧根果樹童年期長,十幾年后才能掛果,容易退化變異。有些種植園心里盤算著歪九九,只顧眼前利益,大量向農民出售這種筆直的樹苗,幾年后我們的農民怎么辦?對待農民的態度,考驗著一個人的良知,對于結果與否心里沒底的樹苗,我一棵都不肯出售,一棵都不敢出售,一棵都不忍出售。
碧根果樹想要多開花早結果多結果,必須從小不斷修剪嫁接。在我的種植基地,一排排矮化了的碧根果樹每根主干都向旁邊歪出好幾個脖子,這就是精選良種嫁接的結果。我要用“歪脖子樹”,樹立自己誠信的標桿。然而我更喜歡“千手觀音”這個比喻:冬來葉落田野曠,地上的各種中草藥皆已收獲出售完畢,千萬棵樹玉立,纖纖玉手伸展,我的心特別踏實舒展。樹品即人品,因為心里想著農民,我專種“歪脖子樹”,我把筆直的樹嫁接成了“千手觀音”。
早產、豐產技術,是碧根果本土化進程的關鍵,成了中國農林專家最為頭疼的“技術黑箱”。一棵樹上雌花雄花不同時開放,而其授粉機會每年只有兩三天,若遇惡劣天氣,根本授不了粉。我翻閱了大量專業書籍,向全國各地的專家請教,足跡遍布全國各地甚至大洋彼岸,踏破鐵鞋,也要尋覓雌花雄花同時開放的品種!在對全國100多個品種多年觀察之后,我優選5個,利用樹種的科學搭配和接穗的合理嫁接,為一年一次鵲橋會的牛郎織女安排了長達20天以上的探親假——我成了專與王母娘娘對著干的人間“紅娘”。其實這樣的“紅娘”,也是另類的“醫生”。
2014年10月19日,常州現代農科院在我種植園召開“美國薄殼山核桃成果觀摩會”。有專家來電話:“如果不結果,我就不來了——你們到底結不結果?”沒想到來了100多位專家,因為這是一個見證奇跡的時刻。樹林里,幾千只“雪山草雞”和“揚州四季鵝”伸長脖子觀察著這群陌生人。專家們選出一棵當場鑒證采摘,678顆!有人說我實現了西方傳教士一百多年前的夢想。
“震撼,太震撼了!”“中國人創造的奇跡!”專家們圍著樹轉圈,圍著樹贊嘆。江蘇林科院院長陳慶生激動地說:“我們多年來想做的事,你幫我們做到了。你掌握了薄殼山核桃種植的關鍵技術,在國內絕對處于領先水平!”鎮江農科所原所長、“全國脫貧攻堅楷?!壁w亞夫用9個字形容我的成果:結果早,樹矮化,產量高。當初給我送樹苗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殷云龍研究員更是難掩激動心情;江蘇農科院專家周建濤考察過各地的碧根果種植園,他說:“你的種植園栽培最佳、產量最高、效益最好——你是‘中國碧根果皇后’!”
其實,稱我是“碧根果皇后”,不如稱我“碧根果醫生”更為合適。碧根果種植究竟會遇到哪些問題,其實開始誰心里都沒有底。探索的過程是艱辛的,為了搞清楚樹木施肥的合理量,我選擇了10棵碧根果樹,進行破壞性試驗;有一年夏天果實落果很多,我請來常州市農科所的專家幫我一起診斷;有的樹木瘋長,我摸索出了一套園藝化栽培技術,通過剪枝、嫁接,讓樹形完美、健康……碧根果的很多病癥,就是這樣被我長期觀察、長期試驗解決的。很多地方的農民愁容不展來找我,有的用微信照片向我求援,我都一一提出解決方案。有一次我去安徽來安縣為種植碧根果的農民培訓,人剛到賓館,就有當地農民急吼吼地電話我,說他的碧根果樹葉被蟲子吃掉了好多,怎樣用藥?用什么藥?我只說了6個字:“讓它吃,別管它?!蔽疑磉叺娜梭@訝地看著我,我說:“你們放心,我也是‘醫生’,不會害農民的?!苯K某地把碧根果種植作為政府項目推廣,統一供苗,結果成活率只有30-40%,有的投資人受不了了,私下找到我購苗,并要求我進行后期技術服務。他一次性運過去13000株苗,成活率99.95%。
在碧根果種植業執著前行15年,我的樹苗和技術服務范圍遍及全國12個省市,其中包括政府安排的陜西、江西、安徽等扶貧地區。我的名聲越來越大,我成了“常州好人”“江蘇十佳老科技工作者”“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全國首批林草鄉土專家”,江蘇省委宣傳部的節目主持人把我稱作是“全國種碧根果種得最好的農民”。很多地方的種植戶看到我喊我“何老師”,我心里暗想:其實喊我“何醫生”也未嘗不可,“孟河醫派”懸壺濟世,我的志愿則是成為“孟河醫派”的“另類傳人”:“懸壺”濟碧根果樹苗、“懸壺”濟農民。
中國孟河,齊梁大道南北兩翼的這兩塊種植園,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而今,每年要接待100多批次的來訪者,竟成了家鄉孟河的一張名片。我把我的“壺”懸在路邊,愿天下的碧根果樹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