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根果樹童年期長,開花結果一般要等十幾年(始果期長),早期產量低,投資周期長,風險大。
中國人沒有美國人那樣的運氣,自然之神沒有將大片的薄殼山核桃種子播撒在華夏大地讓我們十幾年后便坐享其成。引種美國山核桃的目的不是讓它自然生長十幾年后自然結果,而是要早產豐產,套用毛主席《滿江紅》中的一句話就是:“十幾年太久,只爭三四年?!痹绠a、豐產技術,是碧根果本土化進程的關鍵,成了中國農林專家最為頭疼的“技術黑箱”。
公司總經理何雅萍帶著一群技術人員進行艱難探索。探索的艱辛感動了上帝,有專家從網上得知消息后千里迢迢趕過來幫忙,而且不要一分錢報酬。大家一起分析原因:一棵樹上的雌花和雄花不在同一個時間開放,而其能夠授粉的機會每年只有一兩天,如果這一兩天遇到惡劣天氣,就根本授不了粉,自然也就無法結果。
踏破鐵鞋,也要尋覓雌花雄花同時開放的品種。公司人員足跡遍布全國各地,甚至還飛赴大洋彼岸。經過對江蘇、江西、浙江等地一百多個品種的多年觀察、篩選,界定了優良品種組合,構建了早實豐產的品種基礎,使其具有良好的生態適應性、早實性、豐產性和穩產性。雌花雄花一年一次鵲橋會,為了子孫滿堂,利用三到五個樹種的巧妙搭配和接穗的合理嫁接,何雅萍為牛郎織女安排了長達十天以上的探親假,授粉、結果概率大幅提高,產量大幅增加。
有人把何雅萍比作跟陳景潤一樣的科學家: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何雅萍用10年時間,摘到了薄殼山核桃本土化技術中的“明珠”——他們給這顆‘明珠’起名為:“多向循環配置授粉法”。
碧根果樹屬于頂端優勢強烈的大型喬木,往往能長到20多米高,具有頂端結實的習性,采摘成本高,難管理。公司采用矮化密植集約栽培技術,去掉頂端,不讓樹長胖長粗,而讓樹多多結果,并通過人工輔助授粉、化學促控等等手段,使結果期從13~14年縮短到3~4年,確保第五年形成經濟產量。金土地公司還找到了嫁接成活率低的癥結所在,通過整形修剪、平衡施肥、園藝化栽培技術的研究,使得果樹從樹中心到樹外圍都能掛果。
十年辛苦不尋常,她攻克了技術上一道道難關,申報了7項專利,終于掌握了中國本土種植碧根果樹的基本規律——為讓美國山核桃本土化,何雅萍邁出了中國農民最為堅實的一步。
【補充說明】2018年9月最新信息:何雅萍已將薄殼山核桃雌花雄花授粉期延長至20天以上。
【補充說明2】2019年9月最新信息:何雅萍已將薄殼山核桃雌花雄花授粉期延長至25天以上。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所長周建濤博士(右2)稱公司總經理、技術總監何雅萍為“中國碧根果皇后”